传播心理学(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传播心理学(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精美图片
》传播心理学(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传播心理学(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27601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 页数:317
  • 价格:37.7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心理学视角阐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议题,涵盖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范畴,兼顾新媒体传播中的新态势。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部分绪论,阐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流派,介绍传播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传播者心理,涉及传播者的自我意识、观察判断、印象管理、有效倾听、移情能力、情绪情感调控、创新应变等传播能力和素质;第三部分介绍接收者心理,涉及接收者的注意状态、信息处理、需求动机、心理发展、态度变化;第四部分介绍新媒体与传播心理,包含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等。

本教材拓宽传播研究视野,除大众传播外,还对其他传播类型,诸如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中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梳理,填补了国内同类教材的空白;另外,专辟章节对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的心理现象给予关注,具有时代感和前沿特征。


书籍目录:

部分 绪论

章传播心理学概述

节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节传播心理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传播心理学研究纵览

第二部分 传播者心理

第二章 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节 自我意识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者的自我认识

第三节 传播者的自我体验

第四节 传播者的自我调节

第三章 传播者的观察判断

节 传播者观察判断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经验对观察判断的影响

第三节 观察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节 观察判断中的偏见

第五节 观察判断中的归因

第四章 传播者的印象形成及印象管理

节 传播者的印象形成

第二节 传播者的印象管理

第五章 传播者的有效倾听

节 倾听是什么

第二节 倾听的障碍

第三节 如何进行有效倾听

第六章 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节 移情是什么

第二节 传播过程中移情的发生

第三节 培养传播者的移情能力

第七章 传播者的情绪情感调控

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传播者调控情绪情感的方法

第八章 传播者的创新与应变

节 创新与应变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 接收者心理

第九章 接收者的注意状态

节 注意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传播中的注意研究

第三节 传播活动中引发接收者注意的方法

第十章 接收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节 接收者的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接收者的记忆

第三节 接收者的思维

第四节 接收者的认知

第十一章 接收者使用媒介的动力系统

节接收者的动力系统的内涵

第二节 接收者的需求层级

第三节 接收者的动机类型

第十二章 接收者的心理发展特征

节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 心理发展阶段与对应传播内容

第十三章 接收者的态度变化

节态度的形成

第二节 影响接收者态度变化的因素

第四部分 新媒体与传播心理

第十四章 社交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

节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 网络人际传播的心理研究

第三节 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关系

第十五章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

节网络舆情概说

第二节 网络舆情与心理研究

第三节 网络舆情与网民心理

第十六章 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

节谣言传受者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网络谣言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应对谣言的心理策略

附录

附录一 传播心理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2000—2010)

附录二 拓疆与融合: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织

——基于CSSCI数据库1994—2017年相关文献的实证分析

附录三 新闻与传播心理:现状与未来

附录四 历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

专业委员会年会概述

后记


作者介绍:

陈锐,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讲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研究方法、质化研究、基础统计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传播效果与舆论引导、影视产业与受众心理等,主要著作有《少数民族地区电视传播效果研究》《政法舆情危机应对实务手册》等。

倪桓,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主讲传播心理学、人际传播、积极心理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心理、传播与心理健康等,主要著作有《手机短信传播心理探析》。

余小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普通心理学、传播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课程,研究领域为传播心理效果、心理素质、心理测量等,主要著作有《广告心理学》《主持人心理素质》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前言

以“人”为本,应对变革

奉献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实在是一部“难产”之作,自立项以来,至今已有数年,这中间全书目录结构亦经多次调整。幸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翟江虹女士锲而不舍的坚持与督促,而今终于能与大家见面。

本书写作过程之所以如此“艰难”,除了作者的懈怠之外,还在于作者团队对于“传播心理学”这一主题的探索在不断地深入。

其一,本书的所有作者均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一直从事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与教学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高校的新闻院系纷纷开设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到底讲什么、应该怎么讲,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任课教师多是在自己熟悉的优势领域展开课程讲解。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作为全国早开设新闻心理学本科生课程,早设立传播心理学(初为新闻心理学)硕士、博士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机构,曾陆续出版过一些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些书被不少高校在相关教学中作为教材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反馈。此外,研究所多年来培养的百余位硕士、博士毕业生在高校任教者不少,从近年他们反馈的信息看,传播心理学教材亟待更新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既促使我们想要出版一部符合当下新时代传媒实践发展的传播心理学教材,同时也让我们不胜惶恐,怕这部教材出版之后,依然显得“过时”。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力求密切联系迅速发展变化的传媒业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内容。

其二,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作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常规性地组织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讨会,并邀请业界专家参会,对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和教学提出意见。此外,还专门就新闻与传播心理的教学问题组织专家研讨,并走访各新闻院系征询大家的建议。从反馈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开设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相关课程的院系已不在少数,而缺少专业师资和与时俱进的专业教材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能够编著出版符合时代特色和传媒实践发展的专业教材,对于新闻传播院系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不无助益。

出于以上考虑,虽然教材写作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依然尽力而为。

……

本书以传播中“人”的心理活动为主体,以传播活动的基本模式为框架结构,阐述人在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具体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是绪论,即章,介绍了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框架与内容、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研究成果与方法以及历史发展等。

第二部分聚焦于传播者心理,包括第二章至第八章的内容,阐述了传播者在从事新闻传播领域的职业工作中出现的心理活动特点,重点讲解了传播者从事此类工作的心理素质,如良好的自我意识、观察判断能力、倾听能力、移情能力(同理心)、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等,同时还介绍了培养与提高这些心理素质的具体方法。

第三部分聚焦于接收者(受众)心理,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从接收者接收信息的心理过程出发,剖析了接收者接收信息时的注意状态、感知觉、思维、记忆、需求与动机等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在传播活动中接收者态度变化的规律。此外还介绍了传播活动对接收者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

第四部分聚焦于当下,介绍了新媒体与传播心理,包括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某些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不足以解释当下的传播实践发展,因此,这一部分打破了“传播者”与“接收者(受众)”的二元结构,结合当下时代需求和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开放性地介绍了社交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等。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与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但也自知能力与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的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前辈与同人指正。



原文赏析:

1987年,传播学学者麦奎尔( Denis Mcquail)提出,大众媒体的首要目的往往既不是传递信息也不是表述文化、信息或价值观来团结公众,而只是为了吸引和抓住视觉或听觉上的注意力。媒体因此而达到了直接的经济目的,即从受众身上赢利。(注意力=消费)

....

1995年,迈克尔·德海伯 (Micheal Goldhaber发表《注意力购买者》( Attention Shoppe)一文。文中提到,在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对人们来说,信息浩如烟海且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的。稀缺的资源是人的注意力,因此当下新经济的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2004年,达文波特( Thomas Davenport)拓展了注意力经济的内涵,他认为现代社会过多的资讯压力已经超过了人们注意力的负荷,引发了“注意力匮乏”的问题。如何支配一个人的注意力、如何防止注意力的换散、如何吸引注意力、如何使注意力发挥最大效益等,成为注意力经济的研究课题。


(1)喧闹( loudness):信息的过多重复,如广告。(2)费解( decoding difficulty):行话术语、陌生符号等使人理解困难。(3)无关性和不适合性( disconnectedness and irrelevance):信息与需求无关,对需要不合适(4)过于复杂( bad complexity):复杂比简单好,因为它含有更多信息,但复杂不当会令人厌烦。

(5)通道拥挤( clutter of communication过多的人同时利用同个媒介来交流信息

(6)缺少反馈( lack of feedback):由于信息爆炸,在受众眼中,信息似乎是随机的和混乱的,永远得不到反馈的。

(7)风格性噪声( stylistic noise: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素质的人会对信息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信息对另些人来说就是噪声。

(8)伪信息( pseudo-information):表面上看提供了信息,实际上没有任何信息。

(9)内容过载( sheer overload):不管信息好坏,仅仅由于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通道容量。


感觉是受众接触媒介信息的前提条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更准确地说,麦克卢汉意指媒介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的延伸。媒介的发展确实延伸了人类的感觉,但延伸得再长,最终要使外部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还是得通过我们自身天然的感觉器官。所以要理解传播活动必须先了解人类感觉的基本属性、特征及规律


知觉的适应性

知觉的恒常性告诉我们,知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知觉的适应性则告诉我们,当外界刺激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系统能够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戴眼镜的读者应该更能体会这种知觉的适应性:刚开始戴眼镜时看外界还不太适应,但过几天就会适应,反倒偶尔不戴眼镜时还不适应呢。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教材从心理学视角阐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议题,涵盖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范畴,兼顾新媒体传播中的新态势。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部分绪论,阐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流派,介绍传播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传播者心理,涉及传播者的自我意识、观察判断、印象管理、有效倾听、移情能力、情绪情感调控、创新应变等传播能力和素质;第三部分介绍接收者心理,涉及接收者的注意状态、信息处理、需求动机、心理发展、态度变化;第四部分介绍新媒体与传播心理,包含网络与人际传播心理、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谣言传播的心理研究等。

本教材拓宽传播研究视野,除大众传播外,还对其他传播类型,诸如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中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梳理,填补了国内同类教材的空白;另外,专辟章节对社交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中的心理现象给予关注,具有时代感和前沿特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660+)
  • 体验差(208+)
  • 品质不错(266+)
  • mobi(188+)
  • 可以购买(163+)
  • 一星好评(70+)
  • azw3(440+)
  • 字体合适(95+)
  • 不亏(513+)
  • 无漏页(310+)
  • 赞(157+)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步***青:

    。。。。。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