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名著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名著本)精美图片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名著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名著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04299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11
  • 页数:440
  • 价格:61.7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英国法理学家杰里米·边沁创作构思的一部讨论立法原则的法理学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是英国法理学家杰里米•边沁创作的法学著作,1789年首次出版。开篇即介绍了作者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将伦理与立法原则相联系,力求找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平衡点。边沁将功利主义思想贯穿全书,声称“功利原理是本书的基石”。他认为,人性的规律就是追求快乐、躲避痛苦,而快乐指的就是“功利”。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边沁构思的一部讨论立法原则的著作的导论。提出要依据人行为的效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政府的主要活动是立法,立法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增进人们的幸福。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还提出了惩罚的原则,即犯罪者由于受惩罚而遭受的损失必须大于他通过犯罪行为所获取的利益。


书籍目录:

导言

前言

章 功利原理

第二章 与功利原理相反的原理

第三章 快乐和痛苦的四种约束力或四种来源

第四章 如何估算快乐和痛苦的值

第五章 快乐和痛苦的类型

第六章 影响敏感性的状况

第七章 一般人类行动

第八章 意图

第九章 知觉

第十章 动机

  节 动机一词的不同含义

  第二节 不存在好或坏的动机

  第三节 与种种苦乐对应的动机目录

  第四节 动机的等级排列

  第五节 动机间的冲突

第十一章 论人类的一般性情

第十二章 有害行动的后果

  节 行动之害处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意图等等如何影响行动的害处

第十三章 不适于惩罚的情况

  节 总观不适于惩罚的情况

  第二节 在什么情况下无理由惩罚

  第三节 在什么情况下惩罚必定无效

  第四节 在什么情况下惩罚无益

  第五节 在什么情况下惩罚无必要

第十四章 惩罚与罪过间的比例

第十五章 一套惩罚所应有的特性

第十六章 罪过的分类

  节 罪过的大类划分

  第二节 亚类和支类

  第三节 大类的种属

  第四节 本方法的优点

  第五节 五大类罪过的特性

第十七章 刑法的界限

  节 私人伦理与立法艺术的界限

  第二节 法学及其门类

末注

论题索引

人名地名索引

 


作者介绍: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年),英国杰里米•边沁哲学家、法律改革家。生于伦敦一个中产家庭,1760年,进牛津皇后学院学习哲学与法律,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1767年,在林肯律师学院学习并取得出庭律师资格;1785年,游历欧陆,投身法政实践;18世纪90年代,致力于全景式监狱的设计与建造计划;1832年6月6日,逝于伦敦。

译者简介: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1996-2002)。多年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二战后美国外交、当今国际政治和战略等领域的研究。曾以哈佛-燕京学社客座研究员、富布赖特研究访问学者、国家*高级访问学者等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查帕尔希尔分校、德国东欧与国际问题联邦研究所从事独立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共同体是个虚构体,由那些被认为可以说构成其成员的个人组成。那么,共同体的利益是什么呢——是组成共同体的若干成员的利益之总和


强烈经久确定,迅速丰裕纯粹,无论大苦大乐,总有此番特征。倘若图谋私利,便应追求此乐;

倘若旨在公益,泽广即是美德。凡被视为苦者,避之竭尽全力;要是苦必降临,须防殃及众人。


关于厌恶性联系,并无任何非常特别的地方需要考察。人性中幸好没有像同情本原那种亘古的厌恶本原。并不存在经久不变的一类人,他们生来就天然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对象,就如却有天然是相反情感的对象那样。


作恶之乐是鉴于痛苦而产生的快乐,是因为看到据想由下述生灵遭受的痛苦而欣然生乐:此等生灵可以成为施恶作孽的对象,亦即人和其他动物。此乐亦可称为恶意之乐、恨欲之乐、厌恶之乐、邪恶或社会敌意之乐。


1. 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一个人在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再受其主宰,但实际上,他将照旧每时每刻对其俯首称臣。功利原理承认这一被支配的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

2. …… 功利原理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动,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也是政府的每项措施。


1. Nature has placed mankind under the governance of two sovereign masters, pain and pleasure. It is for them alone to point out what we ought to do,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what we shall do. On the one hand the standard of right and wrong, on the other the chain of causes and effects, are fastened to their throne. They govern us in all we do, in all we say, in all we think: every effort we can make to throw off our subjection, will serve but to demonstrate and confirm it. In words a man may pretend to abjure their empire: but in reality he will remain subject to it all the while. The principle of utility recognises this subjection, and assumes it for the foundation of that system, the object of which is to rear the fabric of felicity by the hands of reason and of law.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对功利原理(即边沁后来所称的“*大幸福原理”)作了阐述与辩护,进而解释了快乐与痛苦的来源,审查区分了人性的种种特征等。


书摘插图


前言

随后的书页如扉页所示,早在1780年即付梓。其写作所贯彻的构思并不像现在的书名昭示的那般宏大。它们当时的目的不过是充当一篇导论,引出将包含在同一卷内作为终极目标的刑法典梗概。

  当本书的主要部分已按照当时的眼界臻于完成时,笔者发觉自己在探究所觉察到的某些瑕疵的过程中,竟始料未及地陷入了玄学迷津的困境。于是势必中途辍笔——起初觉得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但中途辍笔导致失去热情,而失去热情加上其他原因,到头来变成了厌恶。

  遍及全篇的种种缺陷已经由严肃而明察的朋友们诚挚地指出;良知证明了他们的非难的确合理。某几章过分冗长,其他几章显然无用,通篇措辞干涩玄奥,使人担心这部著作若以其目前的形式发表,就将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去争夺被人诵读、因而有用的任何机会,而这种机会由于其他原因本来是它可能拥有的。

  然而,尽管完成本书的想法因此而不知不觉地搁置起来,但导致笔者从事此作的考虑却完全不是这样。笔者仍然孜孜以求,寻找有希望使自己见到依然期盼的柳暗花明之境的路口。随着机会的到来,同笔者初着手之处相关联的若干所在,接二连三地得到了探究,以致在所求索的这个或那个方面,研究差不多囊括了整个立法领域。

  由于目前若干原因的共同作用,一部冠以这一新书名的著作得以问世,这部著作在其初的标题下,业已不知不觉但似乎不可逆转地注定要湮没无闻。在8年时间里,与立法主题各不同分支相应的各种著作所需的素材被制作出来,有些几乎已概括定型。而且,在其中每一种著作里,目前这本书所展示的诸项原理都被认为是绝不可少的,以致使人感到难免要么零敲碎打地把它们录写下来,要么在它们可被一并涉及的某处予以展示。前一种办法将造成太多的重复,不可采用,否则就必须实施一项难免是卷册繁多的写作计划。因此,后一种办法无可争辩是较好的。

  的选择便是以业经刊印的形式将素材发表,或者把它们加工整理成一部新书。后者一直是笔者所希望的,而且倘若时间充裕,运笔快捷,本来肯定能实现。然而,诸种无法摒弃的考虑共同作用,加上此项工作令人厌烦,使其实现在目前看来遥遥无期。

  还有一项考虑,那就是即使假定笔者曾全心全意希望将本书束之高阁,不予发表,那也不再是笔者完全力所能及的了。在如此长久的间隔期间,各种事情使得印件落到许多不同的人手里,而由于死亡和其他变故,它们又从其中某些人转到了作者素昧平生的另一些人那里。一些虽然零碎但篇幅颇大的摘录甚至已被发表出来,虽然这么做没有任何不光彩的目的(因为作者姓名被十分诚实地附署其上),但未经笔者默许,并且是刊印在笔者未闻其事的出版物上。

  为了凑全托辞,辩解向公众提供一部满是缺点(它们甚至未躲过笔者自我偏袒的眼光)的著作,或许还有必要加上一句:那么合理地惠赠于形式的指责并不延及内容。

  在将本书连同其所有显著缺点如此公之于世的时候,笔者认为,听取关于主要特点的简短提示,对于可期待的极少读者,可能有所帮助。在这些主要特点上,本书未能符合笔者的更加成熟的观点。由此将看到,在某些方面它如何未契合原有书名所昭示的构劝,虽然在其他方面它与目前书名所昭示的构思一致。


书籍介绍

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国法学家、哲学家,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奠基人。本书发表于1789年,系统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思想,即一项法律的制定和形成,都要有人的因素在内,法学家应该为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想,从而使法律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最终符合人们的最大福利。本书为法理学经典著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648+)
  • 快捷(641+)
  • 还行吧(481+)
  • 推荐购买(262+)
  • 一星好评(473+)
  • azw3(477+)
  • 傻瓜式服务(609+)
  • 差评(96+)
  • 四星好评(404+)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