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基因与环境、天性和养育,是心理学领域由来已久、辩论不止的一个主题。它包含着我们对人类生命的无限好奇:????婴儿如何从一小团遗传物质,发展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孕妇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影响未出生的孩子???儿童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其日后的功能和特质???是否存在一种普适性的、“正确的”育儿方式???......????针对与儿童生命历程密切相关的种种提问,本书以儿童发展研究和客体关系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组探索儿童心智、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过程的钥匙。书中描述道:“从性行为发生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在此之前,一系列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产生了。”本书作者是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的 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与遭受虐待的儿童工作了30余年。他提炼出至关重要、前沿、可靠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将之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很好地拓宽了父母和临床工作者的视野和工作思路。无论是与儿童和青少年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父母(准父母),或是纯粹对人的生命经验感到好奇的读者,都将通过阅读这本书而收获对养育和天性这个经典议题的 多思考和见解。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盲人摸象
天性与养育
多重视角
未经教养的野孩子
各章内容提要
部分 情绪的开端和社会性发展
第2章 生命之初:从受孕到出生
观察未出生的婴儿
父母的影响从哪里开始?生物与心理的相遇
持久的影响,社会影响
出生过程
第3章 与生俱来的联结倾向
不成熟
联结:人类不是灰雁
婴儿的模仿与偶联性
同调、情感调节和标记
对母性本能的质疑:弃婴和杀婴
同步性、文化以及成为我们的一员
第4章 婴儿的应对机制,关系中的错误匹配与修复
孤掌难鸣:盲婴、早产儿和敏感婴儿
早期的情绪防御
错误匹配与躲避
母亲抑郁和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的影响
第5章 共情、自我和他人心智
理解他人心智的早期条件
从9个月开始的跳跃式发展
心智理论
镜像神经元与里佐拉蒂的猴子
例外情况:被忽视、虐待的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第二部分 基本的思想体系
第6章 依恋
依恋理论的第二阶段: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和克里滕登的动态成熟模型
内部依恋
依恋的传递
依恋理论与文化
依恋与障碍
第7章 文化的重要性
不同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区别
社会中心与自我中心,二元关系与群体
何为普遍性与天性?母乳喂养与情绪
发展方面的文化差异
文化塑造了我们的思想、生理和大脑
第8章 生物学与大脑
大脑的基础: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胶质
大脑、神经系统与身体
进化与脑区
激素与阿片类物质
共情、大脑半球、注意与创造性网络
不当对待
希望还是 望?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格雷厄姆·穆西奇(Graham Music)??英国塔维斯托克和波特曼 医疗服务体系基金会的顾问级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的培训师、督导师及讲师,私人执业成人心理治疗师;从业时间超过30年,长期关注儿童发展、创伤、虐待的影响等议题;著有《养育儿童》《情感与情绪》等书籍。
??????译者简介????李 凌??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从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实践、教学、研究、翻译等工作10年,曾任高校心理健康教师,2020年起个人执业。
????孙 璐??英国卡迪夫大学哲学博士;天津大学讲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受训于“中英精神分析取向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学院制连续培训项目”,期间接受持续两年的婴儿/学步儿观察培训;2017年起个人执业,具备与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的丰富经验。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2章??生命之初:从受孕到出生????在出生之前,一个生命的很多方面看似纯粹的生理过程,却也可以从心理、社会和神经生物的角度来思考。人从胚胎成长为胎儿,直到出生的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不可思议的过程。在成功受孕后,受精卵(此阶段称为胚胎)会沿着输卵管缓慢移动,在母亲的子宫内膜中安家落户,不断地分裂和生长。7周大的胚胎只有10毫米长,但心脏、肺、大脑和面部已经在逐渐形成。到了8周左右时,我们开始称之为胎儿(foetus),这个词的意思是“幼小的人”。到了14周时,胎儿有了强有力的心跳,?脏器官已经形成,头发、眼睫毛和其他的细节部分也长出来了。每个胎儿都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都在独特的母亲体内发育,都具有特定的基因遗传,并生活在 的宫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穿过胎盘,通过脐带进入胎儿的血液中,而药物、酒精和各种激素也同样会进入。本章将试着阐明影响儿童成长的一些产前因素。
??胎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自己的节奏、需要和生理期望。胎儿的到来部分地将母亲的身体转变为自己的宿主,一旦插入子宫壁,胎儿就会扰动母亲的控制机制,因此有人将胎儿比作控制航天器的宇航员。胎儿决定了其在怀孕和分娩时的位置,事实上也决定了分娩的时间。它有感觉,会回避痛苦的刺激(Goodlin and Schmidt, 1972),表现出惊人的选择能力。胎儿可以主动寻找食物(Bradford and Maude, 2014),事实上早在1937年,就有实验(Bradley and Mistretta, 1975)表明,当羊水中加入了糖精时,胎儿就会吞咽 多的羊水;而注入苦味物质后,胎儿的吞咽频率就大大下降。胎儿可以习惯一开始令其不安的刺激,例如, 次遇到震动刺激时胎儿可能会动,但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往往就不太在意了(van Heteren et al., 2001)。到了8—10周,胎儿的四肢就会活动了。胎儿不是一个惰性的细胞集合体,而是活跃的、有反应的,幸福地沐浴在羊水中。
??然而,胎儿还是深刻地受到环境的影响。胎儿会对音乐信号做出反应,随着节奏同步进行运动(Sallenbach, 1993)。在16周时,胎儿的面部表情就会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López-Teijón et al., 2015)。在怀孕头3个月,如果羊水穿刺针碰到胎儿,胎儿就会跳动,并避开医生的听诊器(Goodlin and Schmidt, 1972);当孕妇吸烟时,胎儿的心率也会上升(Lindstr?m et al., 2013)。超声波视频显示,胎儿对吸烟和巨大的噪音都有反应,看起来像是在哭(Bellieni, 2012 ; Gingras et al., 2005)。我们已经看到了天性与养育之间的互动;胎儿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同时又在与外界交流。胎儿能学着识别特定的声音,并在出生后 喜欢这类声音(Krueger and Garvan, 2014)。同时,胎儿的口味也会受到文化影响,例如,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大蒜,那么新生儿就会对大蒜的味道表现出较少的厌恶感(Mennella et al., 2011)。
??当我们在孕妇的胃部施加一个微小的声音或震动刺激时,超声波显示,抑郁的母亲所怀胎儿的心率高于不抑郁的母亲的胎儿。之后,抑郁母亲的胎儿恢复到心率正常基线值的时间是不抑郁母亲胎儿的3.5倍。与抑郁母亲的胎儿相比,不抑郁的母亲的胎儿反应 灵敏,也能 快地平静下来(Dieter et al., 2008)。这与长期紧张焦虑的儿童或成人的情况不谋而合,他们在遇到令人惊慌的刺激后恢复的速度较慢,这提示着他们对自己体验到的世界所做的一些产前适应。
??无论是胎儿还是儿童,都不是生活在一个母婴和谐的 世界里。冲突是人类本性中根深蒂固的部分,正如精神分析学者和进化心理学者指出的那样:比如,特里弗斯(Trivers, 2002)曾说,子女只继承了父母一方一半的基因,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冲突。通过胎盘传送尽可能多的养分,这符合胎儿的利益,而并不符合母亲的利益。胎儿将激素传递到母亲的血液中,可能使母亲血压升高,有时会引发从小腿肿胀到子痫前期等不同严重程度的症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胎儿自身的营养供应。胎儿会重塑母亲的动脉,让母亲在不至于饿死的前提下,不会收缩供应胚胎的血管。事实上,胎儿建立了对领土的控制权,以保证自身的生长发育。母亲的身体会对胎儿的需求做出自己的反应,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调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是运转良好的。但有时,这种平衡会被打乱,比如孕妇可能在胎盘激素影响下血糖升高,进而患上糖尿病(Hrdy, 1999)。胎儿和母体的关系中充满了这种“拔河比赛”一样的微妙平衡。
??胎儿自身也是无数冲突的中心,其中记录在案 多的是男性和女性基因组之间的冲突。Haig(2004)研究了基因印记,即同一基因会由于是来自父亲还是来自母亲而有不同的表达。在一项设计精良的小鼠实验中,来自父系和母系的指令会交替变得不活跃,一个胚胎只由父母其中一方的基因组(genome)“掌控”。由母亲基因组控制的胎儿出生时体型较小,但大脑较大,特别是大脑中与智力和复杂情绪反应相关的部分较发达;而父亲的基因组控制的胎儿出生后则较为强壮,但不那么聪明!即使在怀孕期间,利益的冲突也会深深地体现在我们的基因和细胞结构中。
??观察未出生的婴儿??超声波技术的出现为观察胎儿期生活打开了新窗口。我们观察到胎儿会打哈欠、移动身体、有痛苦的表情、经历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男性胎儿还会有勃起的现象。12周的胎儿手掌被碰到时会产生抓握动作,嘴唇受到刺激时会吮吸,眼睑被摸到时则会眯起来。
??通过对双胞胎的扫描和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类似于个性的东西在子宫内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对双胞胎中,一个踢了另一个,另一个就退缩移开了;而另一对双胞胎中,被踢的那个则会进行反击、回推一把。有例子表明,双胞胎在出生后也会表现?类似的人格特质,例如,在子宫里表现比较平静温和的一方,在儿童期与 具攻击性的另一方相处时,也会表现得 加平静温和。意大利精神分析师皮翁泰利(Piontelli, 1992)以一种新的方式运用了 初由比克(Bick, 1968)于20世纪40年代在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开创的婴儿观察法。她通过超声波观察胎儿,发现每一对双胞胎各自所处的宫内环境都大不相同。例如,其中一个可能会索取 多的空间和资源,以牺牲另一个为代价获得成长。双胞胎出生前的环境显然并不相同,尽管一些有关双胞胎的纵向研究不这样认为。一些双胞胎对接触感到反感,而另一些则积极地寻求接触。皮翁泰利记录了一些亲昵的双胞胎,他们隔着一层羊膜互相抚摩对方的头,而出生后他们同样会隔着帘子抚摩对方。还有些双胞胎在子宫里就有暴力倾向,仿佛在对彼此拳脚相加,而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这种互动模式也一直存在。这些现象仅仅是由于双胞胎的气质所致,还是母亲情绪状??态(比如压力或愤怒)以及随之释放出的激素穿过胎盘影响了宫内环境呢?皮翁泰利的描述颇有趣闻逸事的感觉,其机制还有待解释,但这些记录表明,至少人格的某些方面在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天性和养育、生理和心理一向很难分开。这类研究提出了关于产前生活与产后生活之间连续性的重要问题。
??父母的影响从哪里开始?生物与心理的相遇??本书的一个核心主题是照护者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和情绪发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孕妇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出生后一年甚至 长时间内的行为。霍华德·斯蒂尔(Howard Steele)和米里娅姆·斯蒂尔(Miriam Steele)开展了一项引人入胜的实验研究(Fonagy et al., 1991),他们对初次怀孕的母亲进行了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AI),该访谈可以评估一个成年人处理自己情绪历史的能力。母亲的访谈结果以惊人的准确性预测了尚未出生的孩子未来的依恋状况。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安全型依恋的孕妇往往能对出生后的婴儿进行 好的同调(Sohye Kim et al., 2014),而那些带有创伤性依恋风格的母亲(Bernstein et al., 2014)则不太能够准确地解读婴儿的面部表情。通常情况下,叙事和自我反思故事连贯一致的成年人,其孩子在1岁时往往会被归为安全依恋类型。如果母亲的叙事是混乱的、前后矛盾的,或者母亲在情感上是隔离的,那么孩子往往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因此,母亲在怀孕时的心理能力会极大地预测孩子在出生一年后对压力情境的反应。正是母亲对自己和他人情绪体验的敏感性带来了上述影响。
??这些发现意味着,对情绪有敏感反思能力的人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比较敏感,而且母亲在孕期和产后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具有连续性。
??然而,产前经历本身就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无论母亲产后心理状态如何。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群忍饥挨饿的荷兰母亲甚至不得不吃郁金香充饥(Lumey et al., 2007)。这些挨饿的母亲所怀的胎儿出生后,食物短缺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新陈代谢仍然 “节俭”, 多地积蓄脂肪。上述研究描述的现象被称为“胎儿编程(foetal programming)”,即婴儿还未出生就已经学会了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在上面的例子中,他们学到的就是要节约稀缺的食物。这样胎儿就发展出了一种身体策略,而事实上在战后的荷兰,这种策略是没有必要的,并且导致了该样本中的很多人出现了身体问题和精神问题。
??出生体重等产前因素对个体疾病的预测可以一直持续到成年期。出生时体重过低,对成年后的各种疾病(如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如果排除遗传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出生体重过低甚至可以预测早逝(Barker, 2013)。
??然而,出生体重等看似是生理上的因素,却常常反映出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有一致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的高应激水平会增加出生并发症和低体重的可能性(Wadhwa, 2005),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记忆和习惯化(habituation)的能力,而且这种影响在出生后仍然持续存在。皮质醇(cortisol)可能是 为人熟知的压力激素,它会穿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展。恐惧情绪会让母亲的心跳发生变化,通常会导致动脉收缩、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减少,进而可能影响出生体重(Monk et al., 2000)。母体和胎儿的皮质醇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Glover, 2015 ),而高皮质醇水平又与低出生体重相关(Bolten et al., 2011)。宫内应激对健康状况和细胞表达的预测可以持续到成年期(Entringer et al., 2011)。产前应激会影响免疫系统,在检查胎盘时,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明显迹象(Lan et al., 2015)。
??还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对胎儿有威胁的因素,如母亲饮酒、使用药物——其中既包括合法的药物,如抗抑郁药(Huybrechts et al., 2014)和抗精神病药(Kulkarni et al., 2014),也包括非法药物(Ross et al., 2015; Yip et al., 2014)——这些都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与 成瘾的新生儿工作过的临床医生描述道,这些婴儿 望的抽搐是多么让旁观者揪心(Emanuel, 1996)。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发育中的胎儿来说, 有害的消遣性物质还是酒精,它会对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有些儿童 患上了胎儿酒精综合征(Mohammadzadeh and Farhat, 2014),其面部具有一系列典型的畸形特征,情绪和心理生活也会受到巨大影响。还有些婴儿没有面部特征的改变,但却患上了“胎儿酒精谱系障碍”(Riley et al., 2011)。对这些孩子来说,涉及记忆和冲动控制的脑区受到了重大影响,这常常会深深地改变他们的生活(Kodituwakku and Kodituwakku, 2014; Rangmar et al., 2015)。
??即使排除了生物遗传、社会阶层、饮食、吸烟等其他因素,孕妇的压力、焦虑或抑郁对胎儿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Glover, 2015)。这里再次涉及天性与养育的相互作用。一项研究考察了产前应激的影响,参与研究的孕妇有些怀的是自己的孩子,有些是通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 IVF)怀上了不携带自己基因的孩子(Rice et al., 2010)。产前应激对孩子日后的行为问题都有明显影响,但对携带孕妇基因的孩子的影响稍大一些。换言之,一些日后的行为确实受基因遗传影响,但不是 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和环境都会起作用。
??孕妇的压力确实可能导致胎儿出生体重低以及其他问题,但我们 不能指责经历应激状态的孕妇影响了后代的身心健康。这项研究的视角远超了父母作为个体的责任。压力、焦虑、抑郁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随机或凭空出现的;那些在社会经济上被边缘化的人,尤其是不平等社会中的穷人(Wilkinson and Pickett, 2009),或者种族歧视(Hilmert et al., 2014)、家庭暴力、家庭虐待的受害者, 容易面临应激状况。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原本功能良好的孕妇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如“9·11”事件(Yehuda et al., 2005)、台风或冰暴(Currie and Rossin-Slater, 2013; Walder et al., 2014)。经历了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孕妇,其子女的应激反应和皮质醇水平会发生改变。然而,一般情况下,造成应激 普遍的原因还是社会性因素,如贫困或人际创伤。可以说,母亲的压力水平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一个指征。如果要追究责任,那么责任在于整个社会,而不在个人。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基因与环境、天性和养育,是心理学领域由来已久、辩论不止的一个主题。它包含着我们对人类生命的无限好奇:
婴儿如何从一小团遗传物质,发展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孕妇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影响未出生的孩子?
儿童的早期经历如何影响其日后的功能和特质?
是否存在一种普适性的、“正确的”育儿方式?
......
针对与儿童生命历程密切相关的种种提问,本书以儿童发展研究和客体关系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组探索儿童心智、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过程的钥匙。书中描述道:“从性行为发生的那一刻开始,甚至在此之前,一系列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产生了。”本书作者是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的资深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师,与遭受虐待的儿童工作了30余年。他提炼出至关重要、前沿、可靠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将之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很好地拓宽了父母和临床工作者的视野和工作思路。无论是与儿童和青少年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父母(准父母),或是纯粹对人的生命经验感到好奇的读者,都将通过阅读这本书而收获对养育和天性这个经典议题的更多思考和见解。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494+)
- 无颠倒(495+)
- 方便(199+)
- pdf(200+)
- 引人入胜(82+)
- 格式多(560+)
- 小说多(451+)
- 已买(326+)
- 赚了(331+)
- 差评少(177+)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喜欢"万千心理.养育与天性 : 儿童的依恋、情绪、大脑和社会性发展 :原著第2版"的人也看了
猫和老鼠(世界畅销书榜惊悚悬疑小说书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历史老师带你游埃及(全2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合唱艺术纵览与作品风格多元语境下的解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8中考(山东专版)历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员工关系、沟通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店铺营销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西藏黄金旅游线——拉萨→日喀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全真试题(第三级A)(含音带2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证券上市监管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22版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红宝书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及相关法规历年真题解析及预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独自上场(2019全新修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服饰研究(唐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美国伟大广告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3版 建设工程经济 历年真题解析及预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沈从文边城往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担保法律法规汇编及案例精选(批注版)(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爱吃水果的牛 精装硬壳绘本2-3-6-8周岁幼儿园宝宝健康教育不挑食爱吃饭蔬菜水果生活好习惯养成睡前故事书儿童早教读物图画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证券投资实验实训教程(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