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精美图片](https://img3m6.ddimg.cn/77/20/29382386-1_h_1.jpg)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家卡尔·曼海姆剖析保守主义的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保守主义》是卡尔·曼海姆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在这部严谨的著作里,曼海姆以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德国思想为典型,对现代政治中富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即保守主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把概念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从思想方式、与时代的关联性、与自由主义的对立与互补等方面,分析了19世纪早期德国保守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这部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不仅提供了关于保守主义的概念性知识,而且丰富了我们对这个时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认识。
书籍目录:
致 谢
英文版导言
部分 一般问题
第二部分 保守主义:概念和本质
第三部分 德国早期保守主义
参考文献
英译本说明
索 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卡尔·曼海姆
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知识社会学的创始者。在意识形态分析和对20世纪早期时代精神的把握中,把马克思、韦伯与胡塞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方法相结合,创立了当代社会学的重要分支——知识社会学。主要著作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知识社会学问题》《历史主义》《保守主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部分 一般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我们希望在一开始就阐明本质的问题:我们下面将要进行的研究是要表明,思想与存在在一定的历史领域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思想与认识,而是确定的生活空间中的确定的思想与认识。本著作具有明确主题,那就是要确立如下事实:19 纪的前半期,在德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被称作“早期保守主义”的具有内聚力的思想潮流,这种思想潮流为特定的社会阶层所代表,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思想潮流的构造,并可以明确地追溯到其社会学起源。
眼下的专题研究的任务也只限于一定的范围,就是要通过现象学描述和类型学分类说明这种独特的构成,并确立这种思想潮流的物质性的社会学根基。但是为了给正确理解下面的专题研究作好准备,说明一下我们在研究更为一般的问题时的立场是这个导言的分内之事。
2.德国保守主义与历史问题
一切知识社会学和意识形态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这样一种关系:思想和认知是其中的一方,存在则是另一方。哲学原理和思想史所研究的,是思想中可以被称作内在性的东西,而不是思想史各自的历史社会学起源。知识社会学却有完全不同的任务,它要追溯收集起来的思想素材所由以产生的历史 社会学格局,在总体进程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形成。
思想和认知可以成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且在转向我们这里关心的思想的社会学问题之前,我们至少应该指出哲学所探究的与思想相关的课题、思想史和社会学三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哲学与思想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始于一个假设,即思想的产物总是可以与它的心理学或社会学起源相分离,因此它们的研究计划也总是从内在实体的水平出发,独立于它们的起源。当哲学原理研究这些独立的内在实体的结构和内容以获得它们的根据和有效性时,思想史则企图对时间发展的交互关系进行历史的重建,但是又独立于具体事件的后果。(例如,一组思想从另一组思想中的逐步展开,或者它们的一同出现。)虽然就一般而言这两门学科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没有考虑到总体的社会 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作为单个的理论构建的历史发祥地隐藏在它们的后面。
但正是这种被哲学和思想史忽视了的思想以及思想的形式从总体社会 历史进程中的起源,被知识社会学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因为社会学家在研究思想的背景时的兴趣焦点与哲学家和思想史家的兴趣焦点是如此地迥然不同,所以对诸如一个认识如何终与另一个认识相联系这一类的纯粹哲学问题,我们在此不必费心。在这一点上只需说明,人们赋予发生学论断的体系意义一般来说取决于人们据以接近这个悖论的特殊哲学观。这后一个结论,即使在牵涉到社会 发生学认识的哲学意义时也可能被证明是完全消极的,对目前的研究也可以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即使为彻底的体系哲学的态度都不能将关于理智实体的社会起源问题当作一个纯粹的经验问题而否认其合法性。目前的研究工作精力全都集中在这种事实问题(questions of fact)上。
思想与认知的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之间的第二个本质区别是,哲学倾向于将自己建立在一种无时间性的、永不变化的理性之上,或者至少假设理性(特别是范畴)的形式属性不可改变。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专门的经验科学,不允许接受这么一个假设而自束手脚。对它来说,这些问题是纯粹的经验问题。如果经验的探究表明思想的形式随着历史和社会的进程在发生变化,知识社会学就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发现。尽管哲学的假设在原则上并不会因此而损害经验的专门科学的研究,情况仍然是这样的,那就是:关于理性形式规定性的同一性和无时间性的哲学学科,并不会阻碍关于思想形式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在关于无时间性的理性的哲学王国里,对这类问题很反感,这种反感使它不可能提出思想形式在总体社会进程中的植根性问题。
但是,因为这种障碍在意识和无意识之中的作用,我们迄今一直未能深入研究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即历史和政治思想方式的性质。在这个领域,清楚不过的是,知识的客体既是由日常经验构成的,也是由带着随历史变化并因社会不同而不同的范畴机制的政治文化科学构成的,而且,它们提出的问题和关注的客体都与它们所由以产生的特殊历史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自从李凯尔特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确立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科学的区别以来,有许多人努力从不同的侧面去巩固和加深这种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只是在方法论研究和科学理论体系的层面上才显得重要,它还是一种新的思想史研究的出发点。历史研究和体系研究几乎是同时上的路。
像在哲学研究中那样,问题不仅仅是作为科学的历史是如何可能的、现代历史学是如何产生的,而且还有我们在多长时间里拥有(或者,至少将其视作一个问题)“自然”和“历史”的对立。
这种更为一般的关怀将我们带回到了我们的特殊问题上来。因为我们很想却无法弄清自然和历史之间区分的由来,而这对当前的思想状况有很大影响。在历史考察中,我们被引到了这么一个时刻,在这里对立的东西次得到了激进的表述和彰显,即回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中。在寻找这种对立的开端时,姑且不论维柯和赫尔德,有人回到了法国传统主义,而另一些人回到了伯克,然后又回到了德国浪漫主义、历史学派,不一而足——简而言之,回到了构成我们当前研究主题的历史人物与格局。
起初,我们的研究也只是集中在思想史方面。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与历史对立的内在理智起源作细密的考察,而是自问:这种对立是从什么样的社会学总格局中产生的,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在加剧这种对立及其逐步展开?这时它便显示出了我们的研究作为思想社会学的明显特征。为什么这种研究途径恰巧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出现?或者至少,这种对立为什么在那个特殊的时刻获得了自己的现代特征?还有,我们通常称之为“历史主义”的那种形式为什么恰恰在德国出现?
一旦确立了这种方式,类似的追问就将起初的思想史问题变成了思想社会学问题。随着对上述问题强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其意义方面的相应变化。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将自己展示为更为激进的对立的前哨,这种对立根植于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间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方式。
当我们停止在思想的纯粹内在问题序列中考量思想史和世界观所出现的这种区别时;当我们追问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情势下产生的,从而将视野扩展到思想社会学的方向时;尤其是,当我们在可能和适当的范围内,在各种活跃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竞争的基础上,开始理解思想风格和世界观中的区别时;整个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另一种模样。
这种研究不再关心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因为这种对立可能在知识问题的历史中产生。我们的研究关注的是那种由各种社会力量所致的两种世界观和思想方式之间的矛盾: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形成于 19 世纪初,与对法国大革命的具体的政治和哲学反思直接相关。
如果社会学的步是要将社会与政治的分裂确立为精神潮流中可观测的区别的源泉,那么下一步任务则是联系社会的一般进程来考察这种差异随后的命运并综合两种思想风格。如果社会与政治格局在两种思想模式初的分裂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很清楚的,那么至少有一点是可能的,即社会学将同样继续在实现它们的综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假设只不过是一种可能,因为一方面,一种确定的社会学状况是否仅仅在新的意识形态因素——这些意识形态因素一旦产生就会根据其内在逻辑完全对立于社会进程往前发展——的滥觞之处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进程是不是在与物质的社会学背景的不断接触中展开的,始终是一个只能通过一个个的事件经验地加以决定的问题。对我们而言,第二种可能更合适。不仅仅是“历史思想”被保守主义的社会因素用来反对“一般化”、“自然法”和“革命”思想,而且,角色的区分也继续在更远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有例外,后面将详细讨论)。这种状况几乎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40 年代。在这个时期,德国的社会和政治机体经历了重要的重建。只是到了这个时刻,精神领域也才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对这种格局进行研究,为知识社会学确立了一项全新的任务。
可以将我们的论点简单地归结为:19 世纪上半叶,在德国,相应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分化,出现了一种思想风格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继续存在并有各种各样的调整。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如今盛行于方法论领域的自然科学思想和历史思想之间的区别有一种发展的理解。
我们试图考究其全部复杂性的问题,正是这样出现在原始大纲中的。但是,对这些事项进行细致的考察,需要我们在为研究的目的点明问题和具体进行历史 社会学研究中做出许多区分。只要知识社会学还将自己限制在形式化了的发现里,它就不能研究现实世界中非常复杂的关系之网,“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正是通过这张网发生的;而且,只要这种相互联系还局限在先验图式种类里,它的发现就不可能被提升到能够得出权威结论的科学辩论的水平。详尽的研究是必要的,应该一步一步地来实现,这将日益改进和修正论文初的观点,并使其在形式上越来越复杂。但是,如果我们并不一开始就摆出这种临时的简单化了的形式,那只能是因为,为了避免在具体事实的旋涡中迷失自己,我们应该像坚持研究的主调(letimotif)一样坚持这样一种形式。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对资产阶级思想来说,理性意味着对永远行之有效的因此必须付诸行动的东西的计算(演绎)。认识主体被推崇到超越历史的地位:他通过思辨把握理论上真实的东西。行动自我因此而把真理付诸实践。米勒类型的保守主义认为,认识主体挣扎在本来就不可预知的流之中,但是通过在冲撞中、在积极的交流中起中介作用的“观念”的思想和行动,它认识了这种流。行动和中介同时也是认知。
在黑格尔看来认识主体也处于现实过程之中,根据他的理性计算理论,主体的日常思想——即使它是抽象的和可预见的——也实际上是对历史发展的进一步现实化。当然这种发展自身是理性的,但它包含着一种更高级的理性。后者从来不向直接的行动主体和抽象的思想主体显现,它只在事情发生之后为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的哲学家所把握。这种理性主义贬低计算理性,用一种所谓的较高的理性将它超越,是一种动态的理性主义。它把存在于理性运动并置,真知与动态化理性并置,这样就避免了在“动态存在于僵死思想之间作出选择。僵死的、抽象的计算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是动态存在的一种功能。这样我们不断地被置于东动态的理性因素之中”哲学的认知揭示并理解其计划
相反,在萨维尼那里,我们被置于非理性因素之中,思想具有向前摸索的功能,具有阐释的功能。这种思想不是对世界计划的计算、中介或重建。它是对先于思想而存在的某些因素的澄清。这种思想被置于世界之中,与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自身变化的思想功能有所不同。无论是对于这个世界还是认识主体,它都具有不同的功能。除非把握这些具有独特性的功能,否则就不可能明确地对这些类型进行比较,因为人们拥有的只是有形的记录而不是这些记录存在于其中的不同的思想。
引文:世界必须浪漫化。这就是原始意义被发现的方式。浪漫化所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个获得较高的质的能力。在这种操作中,因为我们由这样一系列在质上不同的“能力”组成,所以较低的自我取得与较高的自我的平等。这种操作还是完全未知的。通过庸俗化以美化了的意义、给平凡以神秘的面目、给熟知以未知的尊严、给有限以无限的外观,我就把它浪漫化了。
我们已经指出,历史主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面结构,从社会方面来看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本质上它具有保守主义的根源。作为一种反对与过去革命性决裂的政治论证,它无所不在——当历史事实不是被热情地用来反对当前事实时,当事物的变化过程本身被敏感地体验到时“历史研究”才转向历史主义
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的现实主义有一种浪漫主义保守主义的成分,它起源于这种对生活的东西的极度向往。这种“动态主义”最初是被其本身抽象地体验的;它后来的发展,尤其是它在德国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在“浪漫主义阵营”它变得越来越“内在化,在米勒那里至少还纲领性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东西越来越抽象,纯粹在它自身中被体验。这种新出现的“现实主义”并不希望在经验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们可能会指出的外在现实中的任何地方寻找“真正的存在”……德国学术史上的很多流派都流向柏格森,德国精神生活从他那里收回了一种它曾经拥有的经验,不过已经处于一种更高的阶段。在德国,柏格森的冲动一方面与现象学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与由狄尔泰复活的历史学派相结合。
当代不同类型的生命哲学都可以通过其中的不同倾向来加以描绘。然而无论“生命哲学”内部的这些倾向彼此之间是如何的不同,他们都一致地既反对康德主义又反对实证主义,从而暴漏了他们浪漫主义和反革命的起源。虽然康德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作为两种不同的资产阶级理想化思想,都试图维护普遍观念、自然科学和一般化的思想模式。所有这些不同的生命哲学在根子上都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它们一致地反对一般化的概念,因为它们试图从在现象学看来不受概念化模式的束缚、没有被理性所掩盖的纯粹经验中找到真正真实的东西。
这种生命哲学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不断突出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的抽象性——后者的扩张日具威胁性,几乎要覆盖(物化)一切生活元素。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卡尔·曼海姆既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理论家,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兼代表人物。作为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这本书把概念融入历史,不仅是对现代政治中富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即保守主义的深刻剖析,也丰富了我们对19世纪早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认识。
书摘插图
部分 一般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我们希望在一开始就阐明本质的问题:我们下面将要进行的研究是要表明,思想与存在在一定的历史领域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思想与认识,而是确定的生活空间中的确定的思想与认识。本著作具有明确主题,那就是要确立如下事实:19 纪的前半期,在德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被称作“早期保守主义”的具有内聚力的思想潮流,这种思想潮流为特定的社会阶层所代表,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思想潮流的构造,并可以明确地追溯到其社会学起源。
眼下的专题研究的任务也只限于一定的范围,就是要通过现象学描述和类型学分类说明这种独特的构成,并确立这种思想潮流的物质性的社会学根基。但是为了给正确理解下面的专题研究作好准备,说明一下我们在研究更为一般的问题时的立场是这个导言的分内之事。
2.德国保守主义与历史问题
一切知识社会学和意识形态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这样一种关系:思想和认知是其中的一方,存在则是另一方。哲学原理和思想史所研究的,是思想中可以被称作内在性的东西,而不是思想史各自的历史社会学起源。知识社会学却有完全不同的任务,它要追溯收集起来的思想素材所由以产生的历史 社会学格局,在总体进程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形成。
思想和认知可以成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的课题,而且在转向我们这里关心的思想的社会学问题之前,我们至少应该指出哲学所探究的与思想相关的课题、思想史和社会学三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哲学与思想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始于一个假设,即思想的产物总是可以与它的心理学或社会学起源相分离,因此它们的研究计划也总是从内在实体的水平出发,独立于它们的起源。当哲学原理研究这些独立的内在实体的结构和内容以获得它们的根据和有效性时,思想史则企图对时间发展的交互关系进行历史的重建,但是又独立于具体事件的后果。(例如,一组思想从另一组思想中的逐步展开,或者它们的一同出现。)虽然就一般而言这两门学科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没有考虑到总体的社会 历史进程。这个进程作为单个的理论构建的历史发祥地隐藏在它们的后面。
但正是这种被哲学和思想史忽视了的思想以及思想的形式从总体社会 历史进程中的起源,被知识社会学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因为社会学家在研究思想的背景时的兴趣焦点与哲学家和思想史家的兴趣焦点是如此地迥然不同,所以对诸如一个认识如何终与另一个认识相联系这一类的纯粹哲学问题,我们在此不必费心。在这一点上只需说明,人们赋予发生学论断的体系意义一般来说取决于人们据以接近这个悖论的特殊哲学观。这后一个结论,即使在牵涉到社会 发生学认识的哲学意义时也可能被证明是完全消极的,对目前的研究也可以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即使为彻底的体系哲学的态度都不能将关于理智实体的社会起源问题当作一个纯粹的经验问题而否认其合法性。目前的研究工作精力全都集中在这种事实问题(questions of fact)上。
思想与认知的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之间的第二个本质区别是,哲学倾向于将自己建立在一种无时间性的、永不变化的理性之上,或者至少假设理性(特别是范畴)的形式属性不可改变。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专门的经验科学,不允许接受这么一个假设而自束手脚。对它来说,这些问题是纯粹的经验问题。如果经验的探究表明思想的形式随着历史和社会的进程在发生变化,知识社会学就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发现。尽管哲学的假设在原则上并不会因此而损害经验的专门科学的研究,情况仍然是这样的,那就是:关于理性形式规定性的同一性和无时间性的哲学学科,并不会阻碍关于思想形式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在关于无时间性的理性的哲学王国里,对这类问题很反感,这种反感使它不可能提出思想形式在总体社会进程中的植根性问题。
但是,因为这种障碍在意识和无意识之中的作用,我们迄今一直未能深入研究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即历史和政治思想方式的性质。在这个领域,清楚不过的是,知识的客体既是由日常经验构成的,也是由带着随历史变化并因社会不同而不同的范畴机制的政治文化科学构成的,而且,它们提出的问题和关注的客体都与它们所由以产生的特殊历史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自从李凯尔特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确立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科学的区别以来,有许多人努力从不同的侧面去巩固和加深这种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只是在方法论研究和科学理论体系的层面上才显得重要,它还是一种新的思想史研究的出发点。历史研究和体系研究几乎是同时上的路。
像在哲学研究中那样,问题不仅仅是作为科学的历史是如何可能的、现代历史学是如何产生的,而且还有我们在多长时间里拥有(或者,至少将其视作一个问题)“自然”和“历史”的对立。
这种更为一般的关怀将我们带回到了我们的特殊问题上来。因为我们很想却无法弄清自然和历史之间区分的由来,而这对当前的思想状况有很大影响。在历史考察中,我们被引到了这么一个时刻,在这里对立的东西次得到了激进的表述和彰显,即回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中。在寻找这种对立的开端时,姑且不论维柯和赫尔德,有人回到了法国传统主义,而另一些人回到了伯克,然后又回到了德国浪漫主义、历史学派,不一而足——简而言之,回到了构成我们当前研究主题的历史人物与格局。
起初,我们的研究也只是集中在思想史方面。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对自然与历史对立的内在理智起源作细密的考察,而是自问:这种对立是从什么样的社会学总格局中产生的,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在加剧这种对立及其逐步展开?这时它便显示出了我们的研究作为思想社会学的明显特征。为什么这种研究途径恰巧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出现?或者至少,这种对立为什么在那个特殊的时刻获得了自己的现代特征?还有,我们通常称之为“历史主义”的那种形式为什么恰恰在德国出现?
一旦确立了这种方式,类似的追问就将起初的思想史问题变成了思想社会学问题。随着对上述问题强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其意义方面的相应变化。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将自己展示为更为激进的对立的前哨,这种对立根植于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间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方式。
当我们停止在思想的纯粹内在问题序列中考量思想史和世界观所出现的这种区别时;当我们追问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情势下产生的,从而将视野扩展到思想社会学的方向时;尤其是,当我们在可能和适当的范围内,在各种活跃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竞争的基础上,开始理解思想风格和世界观中的区别时;整个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另一种模样。
这种研究不再关心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因为这种对立可能在知识问题的历史中产生。我们的研究关注的是那种由各种社会力量所致的两种世界观和思想方式之间的矛盾: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形成于 19 世纪初,与对法国大革命的具体的政治和哲学反思直接相关。
如果社会学的步是要将社会与政治的分裂确立为精神潮流中可观测的区别的源泉,那么下一步任务则是联系社会的一般进程来考察这种差异随后的命运并综合两种思想风格。如果社会与政治格局在两种思想模式初的分裂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很清楚的,那么至少有一点是可能的,即社会学将同样继续在实现它们的综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假设只不过是一种可能,因为一方面,一种确定的社会学状况是否仅仅在新的意识形态因素——这些意识形态因素一旦产生就会根据其内在逻辑完全对立于社会进程往前发展——的滥觞之处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进程是不是在与物质的社会学背景的不断接触中展开的,始终是一个只能通过一个个的事件经验地加以决定的问题。对我们而言,第二种可能更合适。不仅仅是“历史思想”被保守主义的社会因素用来反对“一般化”、“自然法”和“革命”思想,而且,角色的区分也继续在更远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有例外,后面将详细讨论)。这种状况几乎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 40 年代。在这个时期,德国的社会和政治机体经历了重要的重建。只是到了这个时刻,精神领域也才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对这种格局进行研究,为知识社会学确立了一项全新的任务。
可以将我们的论点简单地归结为:19 世纪上半叶,在德国,相应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分化,出现了一种思想风格的分化;而且这种分化继续存在并有各种各样的调整。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如今盛行于方法论领域的自然科学思想和历史思想之间的区别有一种发展的理解。
我们试图考究其全部复杂性的问题,正是这样出现在原始大纲中的。但是,对这些事项进行细致的考察,需要我们在为研究的目的点明问题和具体进行历史 社会学研究中做出许多区分。只要知识社会学还将自己限制在形式化了的发现里,它就不能研究现实世界中非常复杂的关系之网,“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互动正是通过这张网发生的;而且,只要这种相互联系还局限在先验图式种类里,它的发现就不可能被提升到能够得出权威结论的科学辩论的水平。详尽的研究是必要的,应该一步一步地来实现,这将日益改进和修正论文初的观点,并使其在形式上越来越复杂。但是,如果我们并不一开始就摆出这种临时的简单化了的形式,那只能是因为,为了避免在具体事实的旋涡中迷失自己,我们应该像坚持研究的主调(letimotif)一样坚持这样一种形式。
媒体评论
《保守主义》的形式、状况和内容,都证实了他[曼海姆]的事业的严肃性和艰巨性。
——本书英文版导言
前言
英文版导言
科学史家托马斯?S.库恩认为,范例经验研究比纯粹理论反思更能决定性地影响科学的新发展。如果说《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和《思想的结构》代表卡尔?曼海姆重要的理论探索,关于《保守主义思想》的论文则广泛被视为严格的经验的知识社会学范式。尽管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并不完全满意于曼海姆试图探索他帮助创始的那门学科的理论预设和涵义,他们仍然认为曼海姆的保守主义研究对那项揭示复杂理智结构的社会根源的科学事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篇产生这种影响的文章,顶多反映了曼海姆 1925 年在海德堡提交《大学授课资格论文》工作的一半。当《保守主义思想》两年后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学档案》上发表时,原稿中远不止一半的内容被略去了。曼海姆生前在准备该文的英文版本时又试图将手稿的另外部分也加进去,这表明他不断看重更多的内容。和许多别的计划一样,这个计划也因其过早辞世而中断,只好由其继承者来完成。直到近才发现的文章全文,澄清了曼海姆的保守主义研究和他的其他成就之间的关系,因为它有助于解释曼海姆是出于何种考虑才沿着社会学探索与哲学反思这两条线前进的。他已尽可能使社会学探索在经验上可靠;而哲学反思则从理论上探究这样一类主张,如认为知识社会学是“作为一门科学的政治学的研究法(organon)”。
删节后发表的版本揭示了这门复杂研究的一个方面,这很可能正是曼海姆所希望的。正如过去用英文和德文发表论文时显示的那样,它很自然地被看成是对作为某种政治信念类型的形成与发展之基础的社会因素的经验研究。而且,由此概括出的研究模式,此后作了相当程度的精致化,既涉及描述尚待解释的类型的方式,又涉及针对有关的社会学非难所作的说明与证实。但正如书中所示,它也表明了曼海姆对政治知识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对信念的关注,以及他的一个从未泯灭的希望:科学探究的模式可以达到这类知识而不必为证据或公正牺牲掉科学激情。因发现这个复杂的文本而使新的解读成为可能,这不是要证伪已经公认的诠释,而是要认识另一个更有问题也更具哲学雄心的方面,揭示那种使曼海姆把自己交给韦伯宣扬的科学苦行主义的焦虑。
曼海姆的经验转向
曼海姆的保守主义思想研究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观念: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长期存在的差别以及那些争夺历史科学领地的影响的方法,都在19世纪德国保守主义运动中拥有自己的历史先驱。他对此所作的分析分三个阶段进行:阶段基于观念的社会历史,第二阶段基于一个形态学阐释,第三阶段是文本解释和社会学解释的历史结合。
首先,曼海姆试图说明政治意识形态这种特殊文化类型于18和19世纪在人类经验的精神序列中取得的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他考察了法国大革命以后以保守主义政治观念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如何取得主导地位的。在解决世界观组织中重要的政治信念冲突时,曼海姆改变了他早先在反思艺术史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具理想化色彩的理论,增加了对冲突和结构变化的考虑。对新的意识形态世界的解释,以及对保守主义在其中的地位的解释,强调国家的形成和全面的理性化这种双重过程的效果。保守主义从社会角色(和一些观察者)中的传统主义的心理态度结晶而来,这些人觉得新发展是有害的,却又不能将其忽略或以秘密的、个人的方式对其做出简单反应。意识形态替代了赋予经验世界以意义的传统的和宗教的方法,构成了与新近才理性化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相适应的定位方式。根据曼海姆初的解释,保守主义是作为一种思考“人与社会”的方法出现的,它重视某些被理性化毁坏了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但又通过一个有效性标准为新近才政治化和理性化的世界提供了实践的方向。因此,它显然和它的对手一样也属于新时代。
曼海姆对保守主义的第二种刻画,试图对这种意识形态的不同的和变化着的表现形式共有的一种内在结构做出说明。曼海姆强调,这样一种“形态学”不得将他自己所谓的“思想的风格”与理论体系或政治纲领中的任一个相混淆。进行结构分析需要一种能适合这种特殊类型客体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揭示了保守主义思想对待人类经验的典型的形成(formative)态度,因为它存在于一切详尽的理论阐释之先,根植于具体经验和特殊场合,是一种对时间连续性的特殊感觉。然后在更加理论性的层次上,保守主义思想反对构造任何自认为受控于理性化普遍模式的对人类关系的建构,诸如在有关自然法的启蒙主义学说中可以发现的那样。尽管曼海姆对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关于财产与自由的概念作了简要比较,他对保守主义的政治信条的兴趣,远不如对他认为是保守主义的“风格”所固有的题材要点和思想方法的兴趣浓厚。
在第三个也是雄心勃勃的层次,曼海姆考察了保守主义的发展史,以图对其发展中的决定性阶段和变异做出区分,并从经验上表明在前两个阶段中揭示出的社会学和形态学特征,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历史的类型与运动。在一个导言性的概述中,曼海姆规划了这个发展的八个阶段,但他只详细地写出了两个。在这两个中相比更为完备的那一部分里,他引用尤斯图斯?默泽和亚当?米勒的作品来代表一种保守主义,其关于“财产”的政治观点敌视官僚主义或自由主义的国家,影响了新出现的后启蒙主义知识阶层的浪漫主义思想。第二个历史分析讲的是历史法学的杰出代表萨维尼。他的著作被认为体现着拥有贵族联系的官方由以反对构造普遍准则或普遍权利的那种严正性。曼海姆的分析很巧妙,既没有观念的还原主义,也没有武断的社会学驳难,使得许多社会学家认为他关于保守主义思想的著作是其杰出的成就,是对政治信念的社会学系谱进行经验研究的范式。
书籍介绍
【内容简介】
《保守主义》是卡尔·曼海姆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在这部严谨的著作里,曼海姆以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德国思想为典型,对现代政治中富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即保守主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把概念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从思想方式、与时代的关联性、与自由主义的对立与互补等方面,分析了19世纪早期德国保守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这部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不仅提供了关于保守主义的概念性知识,而且丰富了我们对这个时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认识。
【编辑推荐】
作者卡尔·曼海姆既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理论家,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兼代表人物。作为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这本书把概念融入历史,不仅是对现代政治中富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即保守主义的深刻剖析,也丰富了我们对19世纪早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认识。
【名人评价及推荐】
《保守主义》的形式、状况和内容,都证实了他[曼海姆]的事业的严肃性和艰巨性。——本书英文版导言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448+)
- 三星好评(296+)
- 种类多(99+)
- 还行吧(199+)
- 购买多(112+)
- 在线转格式(63+)
- 无水印(448+)
- 愉快的找书体验(247+)
- 值得下载(627+)
- 图书多(323+)
- 书籍多(445+)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喜欢"人文与社会译丛: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典范之作)"的人也看了
单元期中期末专题 冲刺100分 三年级下 江苏国标 3B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月亮与六便士(全译精装典藏版 无障碍阅读 朱永新及各省级教育专家联袂课外)看“一本好书”,在当当享阅读之趣 商务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创业生存记:如何经营好一家初创企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漫画二十四节气全4册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彩图漫画春夏秋冬画给孩子儿童的二十四节气故事小学生青少年版课外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宋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全五册)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团队为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舟山群岛传统渔家游艺集萃 马丽卿 等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胸外科并发症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陶出掌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伯根论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摩蝎座 水瓶座 双鱼座之布家有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微机控制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成都街巷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江浙沪古镇自驾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jQuery网页特效设计基础教程-慕课版( 货号:71154993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系列教程/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论金融安全的刑法保护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儿童安全教育绘本(共8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惊人的蔬菜汤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技术择时,价值择股:A股投资实战笔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